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史天地 > 正文

回忆大军挺进西宁

时间:2019年07月18日 15:29    阅读:2091   返回上一页

李海明

    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,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挺进西宁,解放青海。这是解放西北五省的第三个省,是消灭青马(马步芳)的最后一击,使马步芳集团数十年经营的旧青海得到新生,回、汉、藏等各族人民重见天日。当年第一军进军甘肃,特别是作为部队的先头二师强渡黄河挺进西宁的战斗历程,依然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。

    1949年7月,我第一野战军各路大军以雷霆之势进入甘肃,青、宁二马(即青海马步芳、宁夏马鸿逵,亦称青马和宁马)仓惶退缩,各保其家。此时,二马由于还保存其基本有生力量,凭借兰州有天险黄河,地势险要,又有“国防工程”易守难攻,因此,仍妄图与我进行决战,以作垂死挣扎。8月26日,我野战军主力攻克兰州。马步芳的残余军队沿甘青、甘新公路逃窜。野战军和兵团首长命令第一军按原计划由永靖北渡黄河,与由循化渡河的第二军协同,进军青海,夺取西宁。

    第一兵团一部进占马家老巢临夏及其黄河南岸重要渡口,矛头指向西宁。这使青马集团大为震动,不得从兰州抽调骑八旅回青海担任守备,从而粉碎了马步芳以新编骑兵军从侧背夹击我军的企图,保障了进攻兰州的部队左侧的安全,增加了马步芳对其右翼和丁宁的顾虑,对攻克兰州歼灭青马主力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。

    第二师于二十三日从临夏进抵永靖,分驻县城附近和黄河南岸村庄。当时,我野战军主力第一次进攻兰州未获进展,彭总从进攻兰州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情况设想,决定第一兵团在临夏地区待命,一面做渡黄河直取西宁的准备,一面做参加围攻兰州的准备。这时,我师从军里的通报得知:马步芳为了增强西宁的防御力量,从兰州调骑八旅回青海,在永靖黄河北岸进行防御的是新编骑兵军部分力量。黄河北岸守敌不断向黄河南岸射击,威胁我军安全。面对以上情况,第二师作为我军的前卫,必须对黄河北岸的敌情和渡河的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。特别是天险黄河,是我军开进中最大的自然障碍,在有敌防御下强渡,任务十分艰巨,必须认真对待,及早准备。

    永靖渡口原来有一座铁索桥,还有二十多只木船。在进军临夏时,马匪为阻止我军过河,把铁索砍断,船也烧了。当时我们和贺炳炎军长、廖汉生政委决心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渡过黄河:一是以军炮工团的工兵营和师工兵连架浮桥,但黄河流速很快,船只又少,浮桥能否架成尚无把握;二是组织大量皮筏过河。抗日战争期间,第二师转战晋陕之间,往来于黄河两岸,好多人坐过一种叫作“洪筒”的皮筏。黄河上游甘肃、青海一带群众用的皮筏,通常是十来个羊皮筒子扎成一个长方形的筏子,由一个水手驾驶,可以坐五六个人,几个皮筏连在一起,可以加大载运量。

    当时,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主要组织工兵分队架桥,政治部人员主要向当地群众征集皮筏。军师领导不断到架桥工地和准备皮筏的渡口检查督促。副师长王万金几天几夜在渡口组织指挥架桥和动员征集皮筏。架桥的任务十分艰巨,工兵从来没有在黄河上架过浮桥。工兵指战员群策群力,寻找船只和木料,日夜在激流中奋战。但在船只快要筹齐时,终因水流太急、器材缺少而把铁索冲断了,船只冲跑了,几个架桥的工兵战士也被冲走了(后经搭救全部返回部队)。架桥不成,就只有坐皮筏过河一条路了。政治机关组织了渡河委员会,大力动员群众捜集和制作皮筏。当地群众拿出了自己的皮筏、木料。许多水手积极支援我军渡河。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,克服了各种困难,终于在五六天内完成了强渡黄河的准备。

    至9月2日,军直、第一师、第三师继第二师之后全部乘皮筏渡过黄河。当时,第一军共三万余人,骡马两千多匹,还有火炮等各种武器弹药和物资器材。这样一支大军,乘羊皮筏子这种原始的渡河工具,无一人一马损失,顺利、安全地渡过了天险黄河,实为前所未有的创举。这又一次证明,在人民解放军面前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任何高山大河挡不住我军前进的步伐。

    我野战军除令第一、二军并肩分两路夺取西宁外,还令第三军沿兰青公路向甘青交界的享堂前进,配合第一、二军夺取西宁。第二师在开进中加强了侦察警戒,并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。9月3日,第二师进到古鄯,先遣侦察队报告西宁守敌已经散,马步芳、马继援等乘飞机南逃,城内散兵四处抢劫,西宁各界正在维持社会秩序,准备欢迎解放军。第二师即以急行军向西宁挺进。为了做好进城的各项工作,师副政委兼攻治部主任杨琪良带领司、政、后工作组随前卫第五团进城。9月5日,第五团一天一夜前进一百五十多里。六日拂晓至上午,全团于平戎驿(今平安驿)乘西宁各界代表派出欢迎我军的汽车,分四批进入西宁。

    第五团进城后,接替了军骑兵先遣侦察队的防务。团部和第二营驻原省公安厅附近。第三营布置在北山,第一营布置在南山,以防马部残余袭击和扰乱。第六团从岗沟急行军进到乐家湾后,分批乘汽车进入西宁市,分住湟光电影院和东关担任城内警戒,并作为师的机动部队。第二师师长和颜金生政委、王万金副师长、王时军参谋长及作战人员携电台,从平戎驿乘车,于中午进城,并在湟中大厦内设置了指挥所。师后卫第四团在乐家湾整队后,经城内出西门进到小桥等驻地。七日后,军直、第一师、第三师和第二军、兵团部先后进入西宁、乐家湾及其附近。第二师机关及其直属队即移驻城西关附近。第四团移驻多巴、湟源。第五团移驻湟中、贵德。第六团移驻杨家寨。

    第二师进入西宁后,主要是担任城防和警卫任务,接受马军军官的投诚,还接收了大批武器弹药。全军从强渡黄河到进入西宁、解放青海,共毙伤俘敌三百多,接受投降人员二千七百多,其中校级以上军官三百五十名。

 

(作者系西宁市文史撰稿员)


主办单位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宁市委员会办公室

© 2017 西宁政协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青ICP备20000180号-1